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中心 > 时政要闻
在广袤的中国农村大地上,一场静水深流的文明变革正在悄然发生。当清晨的露珠还挂在稻穗上时,村头文化广场已传来欢快的广场舞旋律;当夕阳为黛瓦白墙镀上金边时,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灯火点亮了村民求知的眼睛。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场景,正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农村移风易俗带来的深刻变化。
一、婚俗新风:从"面子工程"到"里子幸福"
曾经,某些农村地区盛行的"天价彩礼""豪华婚宴"让无数家庭不堪重负。而今,这种畸形的攀比之风正被新型婚俗观取代。在不少村庄,年轻人主动发起"集体婚礼""田园婚礼",用稻田作背景,以丰收为贺礼,既保留了传统婚俗中"三书六礼"的文化精髓,又摒弃了铺张浪费的陋习。有的地方创新推出"婚俗积分制",将简约婚礼纳入文明家庭评选标准,让节俭办喜事成为新时尚。这种转变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,更让婚姻回归情感本质,见证着乡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理性追求。
二、殡葬革新:从"厚葬隆丧"到"慎终追远"
面对沿袭千年的殡葬习俗,新时代农民展现出破旧立新的勇气与智慧。绿色殡葬理念的推行,使得鲜花祭祀、网络追思逐渐替代焚香烧纸;集中安葬区的建设,让青山绿水不再被坟茔割裂;简办丧事的村规民约,使"孝心"不再与排场画等号。在不少乡镇,村民们自发成立殡葬改革议事会,将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,用集体智慧化解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的冲突。这种改变既保持了"慎终追远"的文化传统,又赋予了生死观新的时代内涵。
三、生活新貌:从"因循守旧"到"向美而行"
漫步今日乡村,文明新风已渗透生活肌理。垃圾分类回收站取代了曾经的垃圾堆放点,村道旁的彩绘文化墙讲述着孝老爱亲的动人故事,数字化农家书屋成为村民的"精神充电站"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群众自发组建的志愿服务队、乡风文明评议会等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村民从"被动遵守"转变为"主动创造",用接地气的智慧培育文明乡风。在田间地头,"种地能手擂台赛""生态农业讲座"等新型文化活动,将移风易俗与生产发展有机结合,展现出新农村的蓬勃生机。
四、文化新生:从"传统坚守"到"创新传承"
移风易俗不是割裂传统,而是对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。端午龙舟赛融入环保理念,春节庙会增设科技展览,古老的非遗技艺嫁接电商平台——这些创新实践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。在不少村庄,古祠堂变身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既保存了建筑风貌,又赋予其政策宣讲、技能培训等新功能。这种"老瓶装新酒"的智慧,既守护了文化根脉,又培育了时代新风,实现了文明传承的"双向奔赴"。
在这场润物无声的变革中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外在习俗的改变,更是农民精神世界的升华。当节俭成为共识、文明成为习惯、创新成为追求,乡村振兴便获得了最持久的内生动力。如今的农村,既有"开轩面场圃"的田园诗意,更闪耀着"仓廪实而知礼节"的文明之光。这场仍在进行中的移风易俗实践,正以文化之力重塑乡土中国,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乡村文明史诗。